面对税务稽查,正确的做法就是积极配合税务人员的工作,正视企业所存在的相关问题,则接受查处,如果可以,应及时寻找补救措施。
当然,面对稽查时不能抱有侥幸、对抗的心态,同时也不需要胆怯与唯唯诺诺,若有正当特殊缘由,可以直接与税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探讨
一、稽查前的准备工作
保持冷静与积极态度
立即启动内部应急预案,成立由财务、法务、管理层组成的应对小组,明确分工
避免与稽查人员发生冲突,主动提供办公场所和必要支持,展现合作意愿
资料整理与内部自查
按稽查要求准备完整资料:包括财务报表、账簿、发票、合同、银行流水等,确保逻辑一致、无矛盾
针对税务稽查常见风险点自查(如零申报、税负异常、发票品名不符等)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
政策与法律研究
研究最新税务政策(如2024年《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司法解释》),明确稽查的法律依据和可能的处罚范围
熟悉企业所在行业的税负率标准,分析数据异常原因
二、稽查过程中的应对技巧
现场配合与沟通
安排专人全程陪同稽查人员,记录所有询问内容及提供的文件,避免信息泄露或被断章取义
对敏感问题(如虚开发票嫌疑)需谨慎回答,必要时以“需进一步核实”为由暂缓答复,避免直接承认责任
资料提供的策略
仅提供稽查通知书中明确要求的资料,避免主动提交未要求的文件(如内部会议记录)
对不利证据(如未入账收入)可说明业务背景(如客户临时需求),争取从轻认定
法律权利运用
要求稽查人员出示执法证件,确认检查范围合法性
对超出权限的检查(如搜查办公区)可拒绝并申请行政复议
三、稽查后的补救与法律行动
整改与补缴
对确认的问题(如漏报收入)立即补缴税款及滞纳金,争取适用“初犯免责”条款(《税收征管法》第63条)。
提交书面整改报告,说明改进措施(如升级财务系统、找心安财务做内部审计)。
法律救济途径
陈述申辩:在收到《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》后10日内提交书面申辩,重点说明客观原因(如政策理解偏差)
听证与复议:对处罚金额有异议可申请听证;若维持原判,60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
行政诉讼:复议失败后6个月内向法院起诉,需提供完整证据链(如业务真实性证明)
四、长期风险防范建议
合规体系建设
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,定期扫描发票、申报数据中的异常指标
避免使用“空壳公司”或虚构交易,尤其注意新业态(如跨境电商)的合规要求
专业支持与培训
聘请心安财税顾问定期审计,优化业务流程(如合同签订、发票管理)
对财务人员开展专项培训(如金税系统操作、稽查应对模拟)
政企关系维护
通过合规渠道(如心安财务顾问最新财税政策解读)了解政策动向,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风险
五、需特别注意的高风险领域
空壳公司与虚开发票:最高检明确将严打此类行为,涉及金额超5万元即可能触犯刑法。
新业态税务漏洞:直播带货、跨境电商需特别注意收入确认和跨境支付合规性。
税收优惠滥用:如农产品免税政策,需确保交易真实且有完整物流凭证。
总结建议
税务稽查的核心是证明业务的真实性与合规性。企业应通过“事前预防(合规)+事中协作(专业应对)+事后整改(法律救济)”三位一体的策略,最大限度降低损失。如涉及刑事风险(如虚开金额巨大),建议立即寻求心安的专业税务师,律师介入,制定辩护方案